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成就范蠡商界奇才
 

 

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成就范蠡商界奇才

马晓良 温建明

摘要:商海大潮,得天时地利人和,无往而不利。如何促进地方经济强势发展,是我们当地知名企业家义不容辞的使命和选择,企业家们必须担当作为,我们要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奋进新时代,必须要学习范蠡经商之道,顺应天时地利人和,重“术”更要谋“道”,才能强劲发展,经济的大船才能行稳致远。

 

关键词:范蠡  天时地利人和  商业智慧

范蠡是南阳市宛城区人(楚国宛地三户),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大实业家,越国相国、上将军。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和实践者,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当时没有听从范蠡之言,结果伐吴不胜而悔过,最后听从范蠡之言,在天时、地利、人事都已齐备后,潜伏等待时机,用三年时间灭吴,事实使勾践不得不折服于范蠡的大智慧“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范蠡后最终将政治上的成功经验转为经商之道,经营于陶地和嘉兴,均取得经济上的巨大成功,成为注重天人合一,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自我的关系而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范例,一位商界奇才就这样诞生了,值得我们现代企业家们的思考和践行。

一、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就范蠡伟业的大智慧、大境界。

范蠡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具有出色的战略眼光。范蠡知道做事要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在形势不利的时候,能够放下身段,委曲求全。一旦形势好转,又知道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急不躁,为将来翻盘准备条件。一旦条件成熟,能够抓住时机,绝不姑息,一鼓作气,坚决将敌人彻底消灭。这是一种大智慧,是范蠡成就伟业的基石。我们从范蠡的几个小故事可窥见一斑。

第一个故事:首次攻吴

 

战国时期,周王朝的势力衰弱,各个诸侯国势力兴起,各国为了争夺资源相互攻伐不断。越国是个比较小的诸侯国,越王勾践很有抱负,想要称霸诸侯,他继位三年就准备出兵攻打吴国。范蠡是辅佐越王的大臣。范蠡对越王说,古代的圣人都懂得依据天时而行事,这叫守时。现在人家吴国好好的,不要攻打,否则就是违反天时,恐怕会危害国家。当务之急是治理国家,使国家强盛富足,别人不敢打我们,我们就可以等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但越王急于进攻,听不进范蠡的话。于是,越国出兵攻打吴国,结果被吴国大败。吴国反攻越国,越国面临亡国的危险。这时,勾践才后悔没有听范蠡的话,以至于面临亡国之灾。于是,勾践把范蠡请过来,向他询问对策。范蠡对越王说,凡事要顺应天时,现在吴国大兵压境,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只好用最谦卑的语言,带上最好的礼物向吴国求和,如果不行,就请您亲自去吴国,给吴王做奴仆,小心伺候吴王,说不定吴王能放你回来,我们还能有翻盘的机会。事到至此,越王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人带上最珍贵的礼物向吴国求和,但吴国不同意退兵。越王只好再派人去对吴王说,我们愿意把整个国家都交给吴国管理,越王愿意到吴国给吴王做奴仆。吴国终于答应了越国的退兵请求。越王和范蠡一起来到吴国,给吴王做奴仆,一心一意伺候吴王,想方设法获得吴王的欢心。三年后,吴王终于被感动了,把越王和范蠡放回去管理越国。

 

第二个故事:卧薪尝胆

回到越国之后,范蠡对越王说,你一定要牢记这个教训,对内发展生产,努力治理好国家,顺应天时,顺应地利,顺应人心。凡事都有自己的客观规律,时机不到就不能勉强,功夫不够事情也做不成。天时地利人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等到好的时机来临,就可以抓住机会,一雪前耻。越王十分感动,卧薪尝胆,努力治理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公元前494年,越王问范蠡,我现在可以进攻吴国了吗?范蠡说现在还不行,时机未到。公元前493年,越王对范蠡说,去年你跟我说时机未到,现在吴王荒淫无度,疏远能臣,上上下下,苟且偷安,你看现在机会到了吗?范蠡说,吴王已经失去了人心,而我们已经占了人和,但是天时还不在我们这一边。公元前492年,越王对范蠡说,现在吴王更加荒淫无度,吴国的能臣伍子胥向吴王谏言,却被吴王杀了。范蠡说,吴王已经失去了人心,但是天时地利的机会还不够。公元前491年,越王对范蠡说,吴国遭受了天灾,粮食严重不足,老百姓都没有粮食吃,现在可以进攻吴国了吗?范蠡说,现在天时有了,但是人和的条件还不够。原因是现在吴国刚刚遭受天灾,上上下下都知道他们现在的粮食难以持久,如果我们现在进攻,他们会军民一心全力对抗,这样结果就难料了。我们不但不能攻打,还要假装放松军备,使吴国认为我们不会进攻从而放松警惕,这样他们内部的矛盾就会更加激化。等到吴王更加荒淫无度,百姓民不聊生,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惩罚他们,一定能够一举成功。又等待一阵子,越王又对范蠡说,我要报仇雪恨,已经等了这么久,现在可以进攻了吗?范蠡说,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您立即出兵。

 

第三个故事:越国灭

 

越国出兵,两军对垒,吴军一天之内连续挑战了5次。越王沉不住气了,打算出兵迎战。范蠡说,咱们出发前不是说了吗,要顺应天时,现在时机不到,不要贸然迎战,善于用兵的人都知道用兵要符合天道,防守时为阴,进攻时为阳。现在敌人拼命进攻,说明他们的阳气还很充盈,这时跟敌人硬碰硬是要吃亏的,应该坚守不出。等敌人阳气耗尽,而我们阴气积蓄饱满的时候再出击,就能轻松获胜。现在敌人来势汹汹,说明阳气还没有耗尽,我们再等一等。这样把吴国围困了三年,吴国的军队终于崩溃。吴王带着大臣逃到姑苏,派人向越王求和。越王觉得已经打败了吴国,准备答应吴国的求和条件。范蠡说,圣人取得成功是因为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一旦讲和,机会就会反转。大王取得一点小的胜利就打算跟吴国讲和,难道你忘了在吴国受得屈辱了吗?越王于是拒绝了吴国的求和。吴国的使臣去而又返,这一次语气越发谦卑,条件越发优越。越王又动心了。范蠡说,是谁让堂堂的越王做了三年奴隶呢?不是吴国吗?为了消灭吴国,我们艰苦谋划了10年,难道要功亏一篑吗?请大王不要答应求和,我们一定能够消灭吴国。请派我去跟吴国的使者说。于是范蠡拿起战鼓和鼓槌,去见吴国的使臣。使臣说,我们现在粮食都吃光了,你还要穷追猛打,不怕遭到报应吗?范蠡回答说,过去越国受到了灾难,被吴国统治,现在上天给了越国翻盘的机会,我们为什么不顺从上天的旨意呢,请你回去吧,免得我生气杀了你。吴国的使臣只好返回吴国。范蠡敲起战鼓,率领大军杀向姑苏,越国顺利消灭了吴国。

从以上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其一,范蠡是一位难得的智囊谋士,有大智慧。一个帝王领袖,有了智囊谋士仅仅是第一步,能够虚心请教才能见到效果。越王勾践在刚即位不久,就想建立一番功业。他想通过攻打吴国,争夺霸主的地位。范蠡认为攻打吴国需要积攒一定的基础才能开战,他提出了著名的天、地、人的论证这是他在勾践攻打吴国前,劝谏勾践不要打仗。但勾践脑中充满了打仗的兴奋和狂热,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劝谏,结果惨败而归。

其二,范蠡的大智慧就是恰逢其时,顺势而为。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范蠡的建议可谓是符合天道。受到了教训的勾践,知道固执的后果很严重,就认真地向范蠡请教。他向勾践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未盈而溢,未盛而骄,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与。勾践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还没有打仗的时机还不够成熟,这个时候打仗不合天时。

其三,范蠡的大智慧就是天地人和合为一。得到天时地利,顺应人心,才会成就大事业啊。自越国攻打吴国惨遭失败到彻底打败吴国这段时间,是越国休养生机的一段时间。范蠡就是靠天、地、人和合使越王勾践等待时机成熟,范蠡说“时不至,不可强盛;事不究,不可强成。”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范蠡一次次地延迟越王勾践灭吴的时机,以致发怒。范蠡却用机智的语言化解了勾践的疑虑。‘天应至也,人事未尽也。’他又用“人事与天地相参”的理论,让勾践耐心地等待。范蠡认为如何才能使勾践灭吴,关键一点就是必须做到天时、地利、人和合为一,才是最佳的时机啊。就这样,范蠡成就了伟业,成就自己传奇一生。

 二、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就范蠡商道奇才的大势、大智、大志。

范蠡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成就伟业,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范蠡认为,天时决定农业,天时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谷物收成的好坏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他根据五行更替总结出了丰年与灾年出现的大概规律。范蠡认为,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从事早期的各国贸易,经商就是促成各国间的商品交流,互通有无。范蠡认为,人和就是仁心,齐国闹灾,范蠡乐善好施,千里之外都来投奔,领取施舍,被后人颂称为“富行其德者”。

春秋列国不抑商是范蠡顺应了“天时”成就自己商业奇才一方面,春秋时期,列国军事割据,关卡重重且各国的经济政策不一,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商品贸易的。但各国内部在经济政策方面又都奉行农商并举,这对列国商业发展又是一个有利的因素。春秋列国对商业的看重,是商业人才产生的土壤。范蠡作为很有商人潜质的一代朝臣,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转而到商场上施展才华也势所必然。

另一方面,商业和城市互相促进为范蠡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了现实的空间。春秋前期,城市沿袭西周“前朝后市”的设置,日中为市,市罢而散。此时,贵族和士家内的手工业起着补充城市商品交换的作用。但春秋中期以后,城市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春秋后期,手工业逐渐从家内脱离出来。消费者所需的物品,可以在市场上买到。随着城市消费人口的逐渐增加,刺激着城市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扩大,使得从前以政治军事为中心的城市,逐渐有了商业性质的成分。商业与城市相辅相成地发展,为范蠡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了现实的空间,使他的致富成为可能。

第二,善于选择经商之地货畅其流是范蠡顺应了“地利”成就自己商业奇才这从范蠡独具慧眼,选择定陶安家一事即可略见一斑。撒开范蠡是否为了躲避勾践这个政治因素不说,单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地理位置、交通及资源的分布对企业发展,对商业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从定陶的地理位置来说,定陶地处东西南北交通中枢和济水、洛水的交汇点,水上交通十分便利。东可入海,西可逆流而上,南可达宋,北可人晋,位置优越,极利于货物运转;从定陶的政治、经济地位上说,定陶是曹国的都会,是一方的政治经济中心。由此我们将不难理解范蠡之所以把家迁到山东济阴,以陶为天下之中,经商致富的个中原因了。这告诉我们根据商业经营的内容,选择那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流集中的地方经商,是商界人士必须考虑的外界因素。

第三,行德济众才是范蠡顺应了“人和”成就自己商界奇才。人们的印象中总容易与“为富不仁”作为商界成功人士的魅力所在。自古以来,富人与唯利是图相联系。范蠡看来,富是德的物质基础,德是富的升华。商业交易不仅是物质的流通,更是人格的体现一是个人做得好。范蠡自身所具有的儒商素质是其经商成功的决定性条件。时势造就人,是讲环境对人的影响。但不同的环境却能造就出同样的英雄,这就是内因的作用了。尽管春秋列国农商并举的时代背景为范蠡经商提供了客观条件,但范蠡自身所具有的儒商素质才是其成功的决定性条件,这也是当今商界人士更须关注的。范蠡善于发现商机,从而能够捷足先登。1904年《工商半月刊》记载,宜兴之陶业,相传为春秋时范所创始,蜀山之西有地名蠡墅者,即为范蠡别墅之故。范蠡看到宜兴蜀山区附近的泥土黏力强,耐火烧,宜做陶器,便发动当地群众从事生产。从这里可以看出,宜兴可制陶不是范蠡到那里时才有的,也许有很多人都知道宜兴的泥土可制陶,但只有他意识到了这里的商机。他用商人的头脑,看到了财源,并以实际行动把有利的条件转变为现实。这告诉我们,把握机会,立即行动,抢占先机是商界人士的首要必备的内在素质。二是众人说他做得好。范蠡作为中国商人始祖,却做到了“富好行其德”。“十九年之中三至千斤,分散于 贫交疏昆弟”。范蠡这样做在别人眼里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这正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他散去的是金钱,收获的是人格魅力,这是智慧的做法。在今天就是形象经济或是品牌经济。现代中国社会,不乏富好行其德的商界人士,大者如邵逸夫对国内教育的资助,小者如地方企业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无不在延续着范蠡商业文化思想的文脉。

第四,顺势而为是范蠡顺应天地人和合为一的大智慧成就自己商界奇才。一是兵者谋胜,商者谋利。《孙子兵法》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市场上的资金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源不绝地流动循环的。所以只要有流入就会有流出,只有人得利就会有人失利,至于如何取得商战的胜利,让资金流入自己这边,就是一门学问了。范蠡经商意识到物极必反的道理,“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意思就是说货物昂贵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使人望而却步,所以无人问津,最后不得不甩卖处理;而反之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惹得大家疯抢,造成经济效益不如预期,所以最后还是要价格上调。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能举一反三的却并不多。形而下的商品货物是这样,形而上的道义人常也是这样。“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经商就是要在谋利的基础上,也要留出消费的空间。二是小商谋己,大商谋人,巨商谋天下。有想法就要有作为,有作为就要有手腕。“阴谋”相对于“阳谋”来说,只是使目的性转实化虚而已,在行为准则上未必违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义原则。所以客观的“术”没有是非之分,需要分辨的是主观的“人”。作为商人,当你认清了自己,就可以去认清别人;当你管理好了自己,就可以去管理别人。一个人或企业的存在价值不在于他自身的资质,而在于他对别人,乃至对这个世界造成的影响。兵、法、道、纵横……诸子百家都是探索人与事物内外关系的学问,懂得用自己的方法加以利用才能成就大事。陶朱公的五字商训,不仅在为人经商上给人以启迪,同时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说范蠡从文人到将军,从将军到隐士,再从隐士到富翁,他的人生经历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造就了他超乎常人的智商与情商!

三、当今时代勇立潮头的企业家们必须顺势而为,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才是置业的王道和法则。学习范蠡经商之道,就要学以致用。高盛集团发布最新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4个季度经济平均增速6.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4.4%上调至5.2%。国际机构纷纷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已然成为一种现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统筹”,为做好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最近一段时间,全省上下抓项目、抓开工热气腾腾。四月份以来,河南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中,全省集中签约项目651个,总投资6011亿元;开工项目769个,总投资1.2万亿元;投产项目907个,总投资8072亿元;四月份以来,南阳市开工重大项目46个,总投资56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6.1亿元,涵盖新基建、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等领域。当前,省市一大批国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生产发展如火如荼,成绩斐然。但也有一批国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困难较多,一些地方促进消费遭遇这样那样的困扰…,直面这些问题矛盾,省市都出台了各种政策举措,解痛点、疏堵点、破难点。如何促进地方经济强势发展,是我们当地知名企业家义不容辞的使命和选择,企业家们必须担当作为,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第一,要具有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独特的精神品格,它已深深熔铸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中国现代企业家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是企业发展进步、技术革新的关键要素。新时代企业家要心怀崇敬,学习范蠡身上良好的思想道德,从范蠡身上汲取奋发进取的力量。每个企业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担当负责,奋发有为,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是大家庭的一员。我们要爱家庭,更而且要有家国情怀,有社会大局观、要爱祖国爱人民。没有强大的祖国,责任感、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范蠡是中华慈善鼻祖,他三次裸捐于乡邻鲲弟及穷人,留下了千古美名,真正体现了家国情怀,值得企业家学习。

第二,要善于选地。经营地点对于商业的成败与获利大小影响很大。经商地点不仅着一个空间位置,而且是各种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物产、风情、风俗以及法律制度,范蠡所处的时代虽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分析他在选择陶地时的思路,仍是值得当今参考的。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家,必须懂得选地的重要性,且要学会全面思考,慎重选地。“药材好 药才好。”这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在叫响宛西制药的同时,也让南阳品质优良中药材走出中国,享誉国外。仲景宛西制药为什么会选择在南阳呢?一是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有着“道地药材”美誉。二是具有优良的自然环境,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也被称为“天然药库”。据统计,南阳,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拥有中药材2436种,种植基地面积160余万亩,凭借着丰富的中医药资源,造就了一批全省、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企业,年产值达50亿元。特别是山茱萸、辛夷的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均居全国之冠,被命名为国家名优特经济林“山茱萸之乡”和“辛夷之乡”。仲景宛西制药集团工业,农业、商业、食品、医疗、养生、卫材七位一体的仲景健康产业链;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维结构的中药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开始在西峡阔步发展。天然的中药材种植基础,促成了西峡县中药材制药加工的发展。据统计,目前西峡拥有中药材初深加工企业5家,其中,仲景宛西制药年加工中药材2万吨以上,拥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3个,省级研发平台4个。“仲景”牌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填补了河南省空白。

第三,要回报社会。企业家的成功除了个人必备的素质外,与整个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没有政策的鼓励,没有法律的保障,没有群众的支持,没有舆论的帮助,没有企业员工的积极配合,企业家想走向成功谈何容易。古人范蠡经商尚且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更何况当代商界人士因此,事业成功不忘回报社会,这是一个企业家做人做事的良心。范蠡如此,我们现在的一些企业家亦是如此。最著名的企业家曹德旺,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他带领福耀从乡镇小厂成长为大型跨国工业集团,在全球九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数十个并联协同的产销研基地,产品被全球汽车品牌选用,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截至目前,累计缴纳税金逾170亿,荣获“改革开放40年杰出民营企业家”“中国消除贫困捐赠奖”等荣誉,被社会称为“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代表”和公认的中国首善。根据资料显示,目前福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占全球25%的市场份额,旗下子公司52家,雇员近2.5万人,产品被宾利、劳斯莱斯、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丰田、本田等全球知名汽车品牌选用。曹德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兼善天下。自1983年起,曹德旺不间断向社会捐赠,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受灾民众、贫困家庭和贫困大学生渡过难关,重拾信心。2010年西南五省大旱之际,他向十万受灾家庭捐款2亿元,并与善款发放机构签订“捐款问责”协议,进行独立监督,保障善款精准到位,此举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开创了全新模式。2011年,曹德旺捐出名下3亿股福耀玻璃股票,发起成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开创了中国基金会资金注入方式、造血方式、运作模式和管理规则等多个“第一”。截至目前,曹德旺个人累计捐赠近120亿人民币,范围涉及救灾、扶贫、助困、教育、文化等各方面。他认为:“慈善是社会的第三种分配方式,其终极目的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四,要善于捕捉商机。范蠡在对商机的把握上技高一筹。所谓“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就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进货时,当货物的价格低于价值时,就像珠宝一样采购:在货物出售时,只要能以高出进价的价格出售,就有利润,就应视之如粪土,尽快出手。范蠡反对机会到来时持观望等待的态度。那种犹豫不决,等待更高价格的心态,只能丧失商机。范蠡的这一商业文化思想,在今天延续的典型案例是海尔集团。1997年海尔的张瑞敏到四川出差。有用户给他抱怨说,海尔的洗衣机不好,下水管老堵。经过了解,原来是有些农民朋友用洗衣机来洗地瓜,有时泥沙堵了下水管。回来后,张瑞敏把这事讲给大家听,这些人觉得是笑话,说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怎么使用洗衣机。但张瑞敏不这么看。后来,海尔专门开发出一种下水管加粗的可以用来洗地瓜的“大地瓜”洗衣机,从而占有了大份额的农村市场。这一案例启示我们,如果张瑞敏对上述情况不以为然,海尔就可能与农村市场这一商机擦肩而过。作为企业家还需要多有一双眼,以便于用一双眼睛盯着用户外,用另一双眼睛盯着国家政策。

结束语  范蠡的经济谋略,智能应变,仁能取予,从来不存在单纯的经济观念。范蠡总是把经济置于社会、自然、人生的总体存在、变化之中来认识其规律,无论是重视农耕,注重农商俱利的观念,还是从“天地圜道”现象来把握经济循环周期运动规律,或是反向投资、待机而动的投资理念,或是富而好德的经商准则,都是从政治、军事、地理、文化,甚至包括民风民情等因素综合来考虑的,都是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权衡思量。

 

  参考文献:

   [1]《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标点本。

  [2]《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标点本。

  [3]《越绝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标点本。

  [4]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5]2022年中国绍兴第四届范蠡商业思想论坛论文集》。 

   [6]马晓良 周清瑞 杜建玲 姜熙:《范蠡商业智慧对后疫情时代企业持续健康运营的启示》。

  [7]周清瑞 杜建玲 姜熙:《范蠡是老子道家思想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8]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杂志社范蠡研究2016---2023年所有期刊。

作者简介:马晓良,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政协党组成员。

温建明,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民俗文化艺术会会员,南阳市宛城区作协名誉主席、南阳市委党校客座教授、南阳市十大读书人物。曾出版《鹤与雪花一起舞》鹤卷本、雪卷两本,《一半云儿一半烟》等文集。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版权所有: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   Copyright © 2016-202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20001157号   技术支持:天润科技  

地址:南阳市宛城区新华街道民主街东段范蠡文化研究院秘书处   电话:18637763905 邮箱:fanliyanjiuyuan@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