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智慧来源之二——汇聚百家(一)
 

范蠡智慧来源之二——汇聚百家

——兼论与王子朝奔楚的联系(一)

于金献

内容提要:范蠡智慧来源于哪里?其构成于故里基因,汇聚百家,实践探索。本文就汇集百家做一浅析。这与“王子朝奔楚”有密切联系。公元 517 年,因周室内乱致使本应接受周王位的周景王庶长子姬朝奉周典率百工奔楚。范蠡有机会师以老子为名师,并阅读了周室馆藏的丰富典籍。这可从范蠡与老子思想许多相通之处,及范蠡思想的博大精深之中窥探一二,得出结论。

近年来,关于春秋末年范蠡的研究,可谓盛极一时,史学界、学术界评价他是“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家鼻祖”“经营之神”,尤其是对他的经商之道,三散千金,富而行其德,更是研究者蜂起,注家如云。但对于范蠡的智慧从哪儿来?为什么他会有如此的成绩?作为研究者却是应者寥寥。我曾写过《范蠡经济思想来源之一——故里基因》一文,认为其范蠡智慧构成于“故里基因、汇集百家、实践探索”三个方面。现就汇集百家作一浅析。

大家知道,范蠡是“楚宛三户人”,即楚国宛邑三户里人,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虽说范蠡故里宛邑人杰地灵,文化厚重,淯水(白河)码头也是交通要道,但范蠡作为乡间贫民,纵是志向非凡,聪明绝顶,也必须要师从名家,博览群书,才可能有经天纬世之才。我认为:才可能有经天纬地之才。我认为:这是范蠡学习周王朝经典,师从老子与计然的结果。而这一切都与王子朝奔楚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 南宫嚚奉周之典籍以奔楚。”这说的是东周末年发生的一件大事。公元前520 年,周景王突然死去,朝臣们没有按景王立庶长子姬朝为太子的旨意办事,而立了太子姬猛为周悼王,后又改立太子姬匄为周敬王。王子朝非常恼怒,在成周(今洛阳)自立为天子。因此周朝发生内乱,结果,王子朝在洛阳当了五年不被王室认可的天子,于公元前 517 年,被周敬王借助晋国的势力赶走,才有了王子朝奔楚之事。当王子朝带领四大家族近臣共万余人跑到楚国,恰逢楚平王新丧,楚国内混乱,王子朝一行滞留在楚国边境西鄂(今南阳石桥镇)一带。公元前 506 年,趁吴楚交战之机,周敬王派人杀了王子朝。《左传·定公五年》载:“五年春,王人杀子朝奔楚。”根据三国魏时奉敕所撰皇帝典籍《皇览》载:“(王)子朝冢在南阳西鄂县,今西鄂晁氏自谓子朝后也。”也就是说:王子朝的墓在南阳北的石桥一带,现在石桥一带的晁氏自称是王子朝的后人。

关于王子朝奔楚的考古研究,我们可以在 2018 年 5 月 11 日至 12 日《王子朝奔楚暨南阳先秦古遗址保护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中窥探一二。该《纪要》摘要如下:

会议来自全国著名高等院校,研究所以及地方专家、学者共六十人围绕王子朝奔楚事件展开广泛深入研讨,达成四点共识:一、根据相关史书记载,两千余年世称“王子朝之乱”应该纠正为“单穆公、刘蚠等之乱”。二、王子朝家族东周墓葬区可能在鸭河工区一带。现在南阳一带的姬、邵、毛、尹、南、李等姓氏是随王子朝奔楚成员的后人。三、王子朝是现在南阳地方的晁姓的渊源。四、该事件是中国先秦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东周典籍入楚,老子隐居南阳,山海经编纂地等应作深入研究考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学会会长宋镇豪在研讨会致辞中说:王子朝携周典奔楚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是中华文明史个例研究的一件大事,不仅对‘夏商周断代工程 ' 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 的研究,推进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而且对中国历史、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人文明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有关部门和人员要抓住机遇,珍视、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好这份全国唯一性历史文化资源,做好这篇大文章。”有学者考证:南阳历史名人鬼谷子、范蠡、张衡为“征藏史”老子的学生或再传弟子。

我对现代学者的考证深以为然。

一、老子到南阳老子,名聃(前 571 年—前 471年)。是我国著名的思想、教育、哲学大家。因为老子担任周朝的藏书史,也就是图书馆馆长,学习前人的各种先进思想,才成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撰写的《道德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文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公元前 543 年,周景王让老子起草了名为“前哲令德之则”的法律“刑书”条文,铸在“无射钟”上公布于众,史称“无射钟变法”。因此得罪了反对变法的一些近臣及晋国,埋下了王子朝奔楚的祸根。周王室之乱其实是变法与反对变法的两派斗争。老子是周景王的司空,又是藏书史,是变法的总设计师,是改革的坚决支持维护者。

变法失败,自然要和带头人王子朝一起避难。从逻辑上说,王子朝奔楚携带典籍,作为图书馆长没有不随从的道理。《庄子·天道篇》称:“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这里称老子为“征藏史”可解释为“出征楚国时图书馆长”,《庄子·天运》又载,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这里的“南之沛”是指南阳九夷之一的“沛”,孔子五十一岁时第三次见老子,是在王子朝奔楚之后。可见有学者认为: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老子为守藏之史,居国久矣。周衰,遂去。书五千言而去,莫知其终。”其后陕西又演绎老子至陕西周至县,死后葬于楼砚观台的说法并不可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90 年西北学者李永海著述出版的《老子道德经楚语考论》中查出:该书有楚国特殊方言五十一个。证实老子为楚人,《道德经》成书于楚地,老子退隐于西鄂,南阳西峡境内的老君洞可能就是老子的隐居地。

二、范蠡从名师老子公元前 517 年随王子朝到南阳,这年的范蠡约 17 岁左右,风华正茂,倜傥不羁,世人都以为疯,初遇文种,相见恨晚,终日纵论天下,相互引为知己。范蠡居住的三户里距西鄂在百里以内,风闻此事自然高兴万分,老聃之名又如雷贯耳,设法求见拜师在情理之中。按照范蠡的志向与聪明,得贤者与高人为师,肯定会如饥似渴,昼夜苦读,不耻下问。老子作为学贯古今的教育家,看到范蠡的非凡志向,不同常人的言谈举止,也当然大喜过望,认为找到了思想传人,学识承载,势必会悉心教导,倾其所有。这种师生相处,一直延续了四年,到公元前 513 年,范蠡已成饱学之士,经过与文种的精心策划,辞别老师,出宛闯天下。后赴越国,因失败陪勾践做了三年奴隶。在其精心策划下,奇迹般地返回越国。作为兴越灭吴的总设计师,制定了刷新政治、安定民生、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总战略和总政策。经过十年教训、十年生养,终于灭了吴国。使地窄、人稀、物少、经济落后的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又辞官经商,开始人生第二次创业,“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成为千古商圣。(未完待续)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版权所有: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   Copyright © 2016-202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20001157号   技术支持:天润科技  

地址:南阳市宛城区新华街道民主街东段范蠡文化研究院秘书处   电话:18637763905 邮箱:fanliyanjiuyuan@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