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故里疏议——从三十里屯遗址的发现看范蠡籍里
 

范蠡故里疏议——从三十里屯遗址的发现看范蠡籍里

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和实业家。他曾辅佐越王勾践灭吴,成就霸业,功成名就后隐退,弃政从商,被誉为“商圣”。范蠡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对范蠡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掀起了范蠡文化热,学术界也兴起了对范蠡文化研究的热潮,特别是对范蠡经商思想更是推崇备至。2016 年 3月 30 日,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在南阳市宛城区成立,再次掀起了范蠡文化研究的热潮。那么,范蠡作为春秋末到战国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的出生地在何处?故宅究竟在哪里?下面笔者根据史料记载,结合考古调查资料,进一步对范蠡故里进行研究、探讨,不吝就教于方家。

范蠡故里在宛城(宛城区,原南阳县)的文献记载、注释,明晰一致,对范蠡故里一说也给出了正义的记 载。《 史 记》 正 义 注,《 会稽典录》中说:“范蠡,字少伯,楚宛三户人。”东汉《吴越春秋》记载:“大夫种姓文名种,字子禽,荆平王时为宛令,之三户之里。范蠡从犬窦蹲而吠之”,说明范蠡是“三户里”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一》记载:“淯水之南,又有南就聚,《郡国志》所谓南阳宛县,有南就聚者也。郭仲产言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乘名三公城,汉时邓禹等归乡饯离处也。盛弘之著《荆州记》以为三公置。余案淯水左右,旧有二澨,所谓南澨、北澨者,水侧之憤。聚在淯阳之东北,考古推地则近矣。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宅也。后汉末,有范曾,字子闵,为大将军司马,讨黄巾贼至此祠,为蠡立碑,文勒可寻。夏侯湛之为南阳,又为立庙焉”。关于“三公城”,《南阳县地名志》解释为“在三户里附近”。东汉袁康《越绝书》中说,“蠡,宛县人,生于宛橐或五户之墟……大夫种入其县,得蠡而悦。”这里的“五户之墟”应该是较大的村庄或集镇,这与 1990 年版《南阳县地名志》和1998 年撤地设市后的《南阳市地名志》关于“三户里”的解释:“三户里,春秋时行政区名。旧址在今南阳县黄台岗乡三十里屯村附近,属楚国宛县,春秋末政治家、军事家范蠡故里”相吻合,特别是与郦道元的《水经校注》中“宛城南三十里”的“故宅”之说一致。晋盛弘之的《荆州记》“正义”说:“范蠡,本楚宛三户人也,与文种俱之越”。以上文献记载的“三户里”即在今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范蠡村(原三十里屯村)附近。

历代方志也多把范蠡籍里界定在宛城区(即宛县,原南阳县)。明代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李贤著的《大明一统志》中说“范蠡,南阳宛人”,已经把司马迁泛指的“蠡,南阳人”缩小到原南阳县范围内。《明嘉靖南阳府志》第 5 卷,祀典·南阳县篇进一步确认了范蠡故里在南阳县,“范大夫庙在城南三十里,以祀越大夫范蠡”,还标明了范蠡庙的具体位置在“府南三十里,祠越大夫范蠡庙”;第 7 卷人物篇亦说得明白:“范蠡,南阳宛人,事越王勾践,苦身戮力与谋,灭吴雪会稽之耻”。清康熙年间的《南阳府志》中一张地图上还清楚标明了范蠡故里在今宛城区黄台岗镇三十里屯村附近。清康熙 30 年编纂的《南阳县志》卷一古迹志载:“范蠡庙,城南 30 里”。另外,宛城区文化馆老文物工作者吴浈在《宛城胜迹》史料上撰文说,三十里屯村附近原有范蠡故里碑一座,后被拉到瓦店南垫桥使用。大量的史志记载表明,范蠡故里应在今宛城区三十里屯附近。

关于“三户”究竟在何处,学术界历来有南阳三户、丹阳三户、内乡三户等说法。多数学者倾向于南阳三户的观点,大量的历史文献证明,“范蠡故里”就在现在的宛城区内。高君平先生认为“楚宛三户人”当在今南阳市宛城区城南的三十里屯村 [1]。袁祖亮、丁宏健也持此观点 [2]。三十里屯位于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西北,西临白河即古淯水,古代就为著名的水运码头,又有宛襄古道经过,自古属繁华地带。史料记载,楚荆平王时,任命文种为宛令,文种曾三次到宛城南三十里一带访问范蠡,说他“架小舟一日可回”,第三次访范蠡时“有顷种至”,说明距离不远。宛城区黄台岗镇三十里屯附近的地形地貌及地理环境特征,最接近史料记载,这里位于淯水东岸,有宛城通往南方的“宛襄古道”和繁华的集镇,有楚国宛县最繁华的南北水旱码头,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文化土壤成为造就范蠡这样人物的必备条件,而淅川县和内乡县缺乏且也没有发现与范蠡故里有关的史料记载和文化遗迹。

早在 2013 年 10 月,南阳市宛城区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位于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范蠡村(原三十里屯村)的北部 0.5 公里处,发现一处聚落遗址,地表暴露有东周、汉代的陶片、板瓦、筒瓦等文化遗物。该遗址西邻白河,属白河东岸的一级台地,北距南阳市区约 15 公里,遗址中心位于东西向的低缓岗岭上。2016 年 8 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初步的勘探,大致确定了遗址的分布情况和文化内涵,并将该遗址定名为三十里屯遗址。在遗址的西部和东部沟渠处做了部分剖面,地表拣选了大量东周至汉代时期的文化遗物,从而确定了三十里屯遗址是一处周、汉时期分布面积较大的聚落遗址,文化遗存比较丰富。为进一步了解该遗址的文化遗存堆积情况和文化面貌,探访与范蠡故里有用的资料,2016 年 11 月 10 日开始,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宛城区文广新局联合对三十里屯遗址进行文物勘探和考古试掘。通过勘探可知,三十里屯遗址分布范围南北长约 500 米,东西宽约 800 米,面积大约近 40 万平方米。遗址随时代的发展,文化堆积由白河东岸逐步向东部发展延伸,即由东周向汉代逐步发展演进的过程。钻探资料显示在遗址的东北部分布有面积较大的夯土建筑基址,考古人员曾在此处断崖做出剖面,证明了夯土遗迹的存在。从发掘情况来看,遗址堆积上部为汉代文化遗存,下部为春秋战国之际的东周文化遗存,东周遗存可分两层,下层时代大约为春秋晚期,上层时代为战国初年 [3]。

三十里屯遗址文物钻探和考古试掘工作所获资料初步印证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上关于“三公城”记载,即在“在三户里附近”一致,亦与《南阳县地名志》和《南阳市地名志》关于“三户里”为“春秋时行政区名。旧址在今南阳县黄台岗乡三十里屯村附近,属楚国宛县,春秋末政治家、军事家范蠡故里”的解释相互吻合。三十里屯聚落遗址的发现与试掘,丰富了范蠡文化研究的内涵,为我们对范蠡故里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可信的考古学资料,为文献资料对范蠡故里的记载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亦为进一步对范蠡文化研究、范蠡故里的考证、确认提供了扎实的考古资料。然而三十里屯聚落遗址是否就是范蠡故里所在地,目前尚未定论,还需要有关考古学者作大量的考古工作来进行充分的印证。

作者简介:杨俊峰,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任、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顾问.

注释:

[1] 高君平:《范蠡故里考》,《中原文物》2008 年第 3 期,第 74 页。

[2] 袁祖亮、丁宏健著:《范蠡故里考》,海燕出版社,2013 年,第 138 页。

[3] 上述考古学资料来源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十里屯遗址试掘资料。资料现存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版权所有: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   Copyright © 2016-202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20001157号   技术支持:天润科技  

地址:南阳市宛城区新华街道民主街东段范蠡文化研究院秘书处   电话:18637763905 邮箱:fanliyanjiuyuan@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