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圣范蠡故里寻迹
 

商圣范蠡故里寻迹

逵富太 白万献

隆冬时节的宛城大地,寒风凛冽,木叶尽脱,呈现出一派萧瑟景象。沿着游龙般的乡间土路,我们驱车向黄台岗镇的三十里屯驶去,寻找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和商圣范蠡的故里遗迹。

这是一个紧傍白河东岸的村庄,古为水陆交通要地,宛襄古道穿街而过,村西为白河航运码头,一度为繁华的农村集镇,1957 年南新公路改道,特别是 1958 年鸭河水库建成后,河运中断,集市逐渐废止了。

车在村部停稳后,在镇村干部陪同下,我们先观看了古寨河、古石雕和西后街山陕会馆中古柏及一座明清时期的古房,并和几个下棋、闲坐的老农进行了座谈。当我们穿过两千多年文献资料砌成的厚壁,前来寻觅范蠡故里遗迹的时候,却发现历史已在田垄上、在村庄内凝固了、风化了,留下了模糊难辨的一页。

该村距南阳城三十里地,春秋时期属楚国宛县三户里,也曾称之为中雷铺、中雷保,1949 年寨门上尚存石刻横额“中雷镇”。因明朝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径封唐王就藩于南阳,其护仪部队于此置曲河屯,故名,清代至今称三十里屯。咸丰、同治年间,该村筑寨护卫。就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二、三千人的村庄,除了为商圣范蠡的故里外,还为东汉汉灵帝灵思何皇后、大将军何进(何后之兄)、南海太守孔嵩、三国魏驸马、玄学家何晏(何进之孙)的故里。村东北旧有三公城。东汉光武帝初定大下,新野邓禹为大司徒,衣锦还乡,里人宴饯于此。大司徒居三公之首,该城邑遂以为名。老农们还谈道,村北古有官店,供过往官员食宿。相传,清朝的道光皇帝曾宿过此处。村南,留有三国蜀将赵云的衣冠冢、唐王桥及急递军事情报的狼烟洞遗址。村东寨门旁,遗有重修赵云祠的石碑。原任支书闫文亭还谈了范蠡和文种的不少传说。

三十里屯现有范姓居民,是不是范蠡的后代,已难断定了。老农们的讲述,把我们的思绪带入了风风雨雨的前朝古代。这里的古道,曾留下达官贵人、骚人墨客的足迹;这里的旷野,曾响过阵阵金鼓、声声号角;这里的会馆,记录了古村的一段繁华;这里的井水,滋润过商圣及诸多名人的心田。由此,不仅对商圣故里感到由衷的自豪,更萌发了对范蠡的崇敬之情。

《会稽典录》记载:“范蠡,字少伯,越之上将军也。本是楚宛三户人,佯狂倜傥负俗。文种为宛令,遣使谒奉,吏还曰:‘范蠡本国狂人,生有此病。’ 种笑曰:吾闻士有贤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讥,内怀独见之明,外有不知之毁,此因非二三子所知也。’驾车而往,蠡避之。后知种之必来谒,谓兄嫂曰:‘今日有客,愿假衣冠。’有顷种至,抵掌而谈,旁人观者耸听之矣。”《吴越春秋》也记载:“大夫种姓文名种,字子禽。荆平王时为宛令,之三户之里,范蠡从犬窦蹲而吠之,从吏恐文种惭,令人引衣而障之。文种曰:无障也。吾闻犬之所吠者人,今吾到此,有圣人之气,行而求之,来至于此。且人身而犬吠者,谓我是人也。及下车拜,蠡不为礼。”上述两则资料表明,范蠡乃楚国宛人,他和宛令文种有过一段传奇交往,文种拜贤引范蠡去建功立业。据《路史·国名记·己》 载:“宛,即郁郁华国。”早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原南阳县境就有一个宛部落,它处在田畴凝碧、黍稷葳蕤的美好地域。从殷商中期开始,这块地方曾经是苑侯的封国而被称为苑。春秋前期,楚文王灭掉申、吕,在宛部落、苑侯国故地置宛邑,以后,宛一直是宛县和南阳城的代名词,这个“宛”不包括南阳的其他地方,范蠡就是白河之滨的三户里人。

范蠡故里在三户里的什么地方?后魏郦道元著《水经注》中说:“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汉时邓禹等归乡饯离处也……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宅也。后汉末,有范曾,字子闵,为大将军司马,讨黄巾贼,至此祠,为蠡立碑,文勒可寻。夏侯湛为之南阳,又为立庙焉。城东有大将军何进故宅,城西有孔嵩旧居……”按照这个记载,在闫文亭带领下,车出北门,向东北方向周八营的田野驶去。在一块麦田旁,我们下车向内走去。

这里也许就是三公城和范蠡祠的遗址,没有雄伟的城垣,也没有庄严的殿堂;没有参天的树木,也没有石碑可寻。地面建筑被两千多年历史的风雨洗劫一空,什么也看不见了。有的只是破砖烂瓦,狼藉四周。我们捡到了许多瓦片、陶片和瓷片,有的瓦片是呈绳纹的,一块陶片上似有花纹。在考古方面我们是门外汉,也说不上个所以然。但这片瓦砾地的面积之大、遗物之密,证明地上旧时有过古建筑。按方位推算,应该是三公城和范蠡祠旧址。此时,麦苗浴着冬日淡淡的阳光,泛出浓重的绿色,起伏的高地默然无语,显得古雅恬静。缅古情愫所系,我们不由得畅怀遐想起来。

范蠡年少之际,苦读了《书》《易》《诗》等简册,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还学到了许多治国安邦的理论。后拜从鬼谷子王翊学道、学数、学兵、学游,弄通了风后的《握奇经》和太公的《六韬》《三略》。特别是吕尚把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作为军事韬略的三大法宝,和儒家重农抑商决然不同。范蠡把这些韬略深深铭记在心上。他同宛令文种赴越后,为越王勾践筹谋振兴越国。可是越王勾践不听范蠡的劝阻,贸然发兵与吴交战,结果惨败于夫椒。范蠡遂建议请和存国,以屈求伸,将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并随勾践入吴为臣仆三年。获释归国后,与文种辅佐勾践卑事吴王夫差以骄其志,逢迎吴国佞臣以乱其谋,结好大国,十年生聚,终使吴国因连年对外用兵而衰耗,越国则休养生息而强盛。最后,越军大败吴军于笠泽,其后夫差求和,范蠡力主不可纵遗患,勾践采纳,终成灭吴之功。范蠡深知越王勾践是个“可与同患,难与共安”的人,于是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五湖,后到齐国,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又移居于陶,改姓朱,号陶朱公,经商致富,富甲天下。《汉书·艺文志》 著录《范蠡》兵法二篇,已佚。在经商中他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范蠡一生三次变迁,虽然身逢乱世,屡遭坎坷,但每一次变迁,他都能达到人生事业的顶峰,堪称成功人生的典范。从军事家到实业家直至天下首富,树业之辉煌,无人可比。功名、财富、美人三者兼得,义勇、智谋、气魄集于一身,真是千古潇洒,莫过于南阳范蠡。

要离开范蠡故里三十里屯了,不由得吟起古人的几首诗,结束了这次寻迹之行。“一变姓名离百越,越城犹在范家无。他人不见扁舟意,却笑轻生泛五湖。”(唐代张缤《题范蠡故里》)。“久与君王共辛苦,功成身退肯逡巡。五湖渺渺烟波阔,谁是扁舟第二人。”宋代 王十朋《范蠡》。“扁舟漂泊五湖间,遗庙空存白水湾。剩有西风招不得,寒烟落日苎萝山。”清代 曹文萃《范蠡庙》。

作者简介:逵富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南阳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等。

白万献,南阳民俗文化研究会监事长。《南阳民俗》编委会主任。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版权所有: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   Copyright © 2016-202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20001157号   技术支持:天润科技  

地址:南阳市宛城区新华街道民主街东段范蠡文化研究院秘书处   电话:18637763905 邮箱:fanliyanjiuyuan@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