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调控经济学”
 

 浅论“调控经济学”

--------范蠡是如何实践自己经济思想的

夏廷献

论文提要:

   范蠡在经济学领域的巨大贡献是,在发现并运用经济和商业基本运行规律中,主动发挥官府的调节管理控制作用,实现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兴越灭吴的伟大战略目标。笔者将其概括为:调控经济学。

“范蠡政府”的主要做法是“六个有为”:

  第一,在运用“价值规律”稳定物价上有为;

  第二,在运用“二·六丰歉律”备战备荒上有为;

  第三,在运用“八·三调控律”官府干预上有为;

  第四,在运用“市场营销规律”指导发展上有为;

  第五,在优化经商环境管制出口上有为;

  第六,在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上有为。

  范蠡在经济学领域的巨大贡献是,在发现并运用经济和商业基本运行规律中,主动发挥官府的调节管理控制作用,实现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兴越灭吴的伟大战略目标。笔者将其概括为:调控经济学。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创建了一个意在指导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结构经济学”,其要点有两个:“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有为政府”概念,虽然是林毅夫先生近年提出的,但2400多年前的范蠡就已经在越国建立并成功运作,从而也推动了“有效市场”的运营。最终实现了“兴越灭吴”战略目标。

  范蠡,也称“范子”, 约生于公元前520年,卒于公元前447年左右(见拙著《百问百答说范蠡》第10个问题),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他的一生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楚国18年左右,越国29年左右,齐国26年。18岁之前,在楚宛出生、学习、游学、成长;18岁左右,跟随宛邑令文种,长途跋涉,到了当时越国旧都诸暨。23岁左右,建议勾践举旗抗吴,策划了战胜吴国的槜李之战。26岁左右,在勾践不听规劝发动夫椒之战失败被吴军围困会稽山后,和文种一起建议勾践忍辱求和,保住了越国和越王名号。之后又陪同勾践夫妇入吴为奴三年,为勾践出奇谋绝计,使勾践得以生还越国。29岁左右,担任相国,制订并实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二十年大战略。敛声静气、韬光养晦、苦心运作15年,终于在公元前475年至473年,打败吴国,使勾践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46岁左右,主动辞官,改姓名为鸱夷子皮,到今日山东境内,治产经商。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司马迁说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19年期间三次达到以黄金计算的“千金”水平,被称作“巨万”(亿万)富翁,后人称其为商界鼻祖。他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成为商道核心。他营造的商业诚信文化体系,尤其是商业道德文化被司马迁评价为“富好行其德”。范蠡大概活到73岁,寿终正寝,葬在陶山。《史记》中记载“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

  范蠡在越国担任相国——组建“范蠡政府”后,在复兴越国的伟大进程中,在政治、外交、国防、建军、教育、气象、建筑等领域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有为”作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范蠡政府”在经济活动、商业领域是如何“有为”——把经济思想商业理论转化成富国富民的实际行动:第一,在运用“价值规律”稳定物价上有为有关史料和权威的《辞海》、《简明社会科学词典》在介绍范蠡生平时,都有下面这句话:“物价贵贱,在于供求关系变化。要稳定谷价,就应有官府于谷贱时收购;谷贵时平价售出。”从这句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足智多谋的范蠡已经发现了价值规律,并用科学的语言,严密的逻辑表述出来了——“供”与“求”、“贵”与“贱”,“稳定”、“平价”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所揭示的就是价值规律。范蠡的天才之处,不仅发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还提出了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问题,强调了要实行“官府干预”和“宏观调控”。范蠡讲的“谷价”,可以理解为“物价”。因为那时,除少量手工产品外,多是农产品,“谷”者,“五谷”总称也。范公主张谷产品多而贱时,官府要收购存贮,谷产品少而贵时,官府要从库中拿出来,平价售出,使丰年和灾年的物价持平,保持市场稳定。官府这种“贱收”、“贵售”保持平价,就是“有为”——干预和调控。官府干预和调控,收售,运输,贮存,资金必然要跟上,涉及到社会生活、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范蠡虽然没讲,实际上已在不言之中。这套由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的“官府调节法”“官府平衡术”,今天不是还在用吗?用是用,但并不一定知道是范蠡最早提出并实践成功的。范蠡正是用这套办法,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伟大战略中,促进了弱越的经济发展,有效提高了综合国力,最终打败了强吴。第二,在运用“二·六丰歉律”备战备荒上有为  供求关系决定物价贵贱。供求关系又是什么决定的呢?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决定供求关系的是粮食收成。国库有粮,人心不慌。国库空虚,供求失衡,粮价飞涨,必然会影响到各业发展,导致政局不稳。尤其是弱小的越国,生死存亡系于粮食。粮食丰产歉收的决定因素又是什么呢,是天气。对天文气象颇有研究的范蠡——曾建造了有史以来第一个高46丈的观象台,发现了粮食丰歉与天体运行的“二·六”循环关系。《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意思说,每六年一丰收,六年一旱灾,十二年有一次大的饥荒。对范蠡两千多年前的这一发现和论断,我们不能用今日的气候现实去评判是否科学,是否“二·六”一十二年循环一次。而应从范蠡提出的“二·六丰歉律”中,看到范蠡的过人之处——把决定物价贵贱的供求关系变化,放在了宇宙天体运行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官府”调控物价的时机,把稳定谷价、促进发展放在了有预见的积极可靠的基础之上。这种宏观决策水平,令人佩服,令人赞叹!范蠡发现粮食丰歉与天体运行的“二·六”规律之后,为了促进粮食生产,建议越王勾践颁发了免谷税令,使本国农民乐意种田,吸引与越接壤的别国农民迁徙到越。又和文种大夫一起,在平原水网巡视,与当地官吏一起谋划开沟,筑堤,建良田,广种五谷。史料介绍,范蠡在都城四周百里范围建立了犬山、鹿山、豚山、鸡山、马山、渔场、牧场、盐场、伐木场、炼锡场、铸铜场、采珠场、铸剑场、手工业场等。唐韩鄂《四时纂要》序中说:“范蠡开土田,卒报越王之耻”——把范蠡开土田与最终灭吴雪耻联系起来,可见发展生产的重大意义。范蠡揭示了“二·六”规律之后,实施了“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备战备荒”的国策。越国“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号称五霸”(《史记·货殖列传》)。请注意“士赴矢石,如渴得饮”这句话,意思是说范蠡训练的部队士气十分高涨,视死如归,愿意上前线打仗,即便被敌方箭头射中、抛石击中,就像口渴了喝到清凉饮料一样痛快淋漓。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毛泽东曾经讲过,世界上吃饭问题最大。在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情况下,在执行“农业为基础”的国策中,在研究物价的宏观调控中,范蠡老先生揭示“二·六丰歉律”并颁布相应国家政策应对,是一件非常前瞻、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第三,在运用“八·三调控律 ”官府干预上有为

 范蠡主张“稳定物价”,“平粜(tiào)齐物”。以什么“标准”贱收贵售进行调控,达到“稳定”和“平粜”呢,换句话说,物价应稳定在什么水平上呢?

  范蠡提出了在“八·三”之间浮动的调控律。《史记·货殖列传》是这样表述的:“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意思是说,买卖粮食,如果每斗50钱为正常价格,那么若降到每斗20钱的话,农民利益必然受到损失,影响种田的积极性,导致土地荒芜,野草丛生——“谷贱伤农”。若是每斗升到90钱,“谷贵伤末”,末——商人就没有经营兴趣,导致贸易停顿,市场萧条,钱财不能流通。无论哪方面受损,都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对粮食价格官府要控制在每斗最高不超过80钱,每斗最低不低于30钱,用“八”封顶,用“三”保底。在“三与八”之间上下浮动,使农民和商人都有利可图,以促进粮食生产和贸易,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范蠡提出的这个“八·三调控律”,既考虑到了价值规律在“八”与“三”之间市场“自发”调控的一面,又主张“官府”的“强制”,不能突破“八”与“三”。把“市场”与“计划”(管控)统一到了有利于农民、有利于商人、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达到民富国强的战略目标上。把深奥的“价值规律论”,“宏观调控论”具体化,通俗化,明白化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八·三调控律”,可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现,是世界经济史上无人可比的科学概括,是中国人对世界经济理论——市场调控理论的重大贡献。“八·三调控律”,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粮价乃至物价的调控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范蠡的超人之处还在于抓着了市场的“龙头”——粮食,把粮价作为控制物价的“基础价”。他认为只有在粮食的价格上“农末俱利”,才能“平粜齐物”带动其它货物、商品的平等交易,达到“关市不乏”,繁荣市场的目的。

  为此,范蠡还制订了六种粮食上的“指导价格”进行具体调控:“甲货粢(音资,祭祀用的谷),石七十;乙货黍,石六十;丙货赤豆,石五十;丁货稻粟,石四十;戊货麦,石三十;己货大豆,石二十”(《越绝书·卷四》)。

  尊重市场自发调控,官府在“八·三”之间调控,定出指导价格调控,三管齐下,高明实用。这样实干的经济学家,这样的“有为政府”,旷古未见,今日不多。这样明白的治国理政之道,是范蠡的伟大创造。

  越国正是在范蠡的治理下,不仅粮食上去了,手工、养殖、种植、纺织、冶炼都上去了,呈现出一片兴旺景象。《吴越春秋》中记载,越在兴国过程中,一次就向吴国“进贡”葛布十万匹,还有相当数量的甘蜜、狐皮、晋竹等。近些年发现的以“越王勾践剑”为代表的兵器等物品,足以证明越国的经济文化曾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也足以证明范蠡的“八·三调控律”,确实起到了“平粜齐物”,振兴经济的作用。

  从范蠡发现和利用价值规律、“二·六丰歉律”、“八·三调控律”三大经济社会运行规律中,可以看出范蠡发展经济的主要做法是:服从国家复兴的长远战略;立足靠天吃饭的农业基础;注重实事求是的科学论证;发挥有为政府的调控作用;借助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这些做法或曰特点,对于今天我们进行经济建设,仍然有指导作用。资料介绍,美国20世纪初实行的“平价补贴”政策,从内容到形式都与范蠡在越国实行的“平粜齐物”政策相似,而时间却差了两千多年。由此可见,范蠡主张利用国家力量平抑物价思想的光辉。

第四,在运用“市场营销规律”指导发展上有为

  人们之所以把范蠡称作“商界鼻祖”,把经商叫做“陶朱事业”,是因为范蠡发现了市场营销规律,并运用它先是为国家后是为家庭聚财致富。

   在商品的准备上,范蠡揭示了“时用”原理——什么时间准备什么适用商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投其所好等客户,适销对路有市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述范蠡这一思想时,行文不到四百字,先后三处说到“时”的问题。第一处,“时用则知物”;第二处,“与时逐”;第三处,“能择人而任时”。这里的“时”,既是时间概念,军事科学院吴如嵩教授认为也有军事上“势”的内涵。就是说,抓住了时机,备好了适用商品,就像作战一样,有了“屈人之兵”的“势能”——力量和速度,必然可以在商业竞争中大获全胜。

  在商品的存储上,范蠡揭示了“积蓄之理”。强调了“务完物”——质量上乘完好;“无息币”——不因货物积压而占用资金;“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容易腐败变质的货物,特别是食品,要尽快出手,不可久留,更不可等待涨价再售。范蠡这种质量第一,不占流动资金,不留易腐商品的存储理论,影响了范公身后各代商人,直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在商品的流通上,范蠡揭示了“流水”原理,“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主张货物通过流通增值,商人在交换中获利。他之所以选择齐国陶地经商,是“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史记·货殖列传》)。如何让“财币其行如流水”——像流水那样不停地周转滚动增值呢?范蠡从商品“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物极必反的辩证认识出发,主张“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在商品价格涨到最高点时,商家要像“粪土”一样赶快抛售;在商品价格跌到最低点时,商家要像“珠玉”一样抓紧购进。“财币”正是在商家把握“贵出”“贱取”中像水一样流通。

  范蠡正是把握住了“贵贱”的“上极”、“下极”之变,之度,才进入到了营销艺术的最高境界。加之他“能择人”——善于运用杰出人才协助自己;“逐什一之利”——薄利多销;;“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市场行情尽在掌握之中。

  第五,在优化经商环境管制出口上有为

  范蠡把“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看作是“治国之道也”。非常重视发展商业和手工业,并开放边境,让商品在国内和邻国之间流通,做到“关市不乏”。史料记载,越国是史上最早建立猪、鸡养殖场并进行家畜、家禽交易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进行酒类酿造和买卖的国家之一。司马迁在《平准书》中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勾画出了越国商业繁荣达三江通四海的生动景象。

  范蠡主导发展经济、优化环境、繁荣商业,头脑十分清醒,涉及国家安全、兴越灭吴大计的战略物品不许出口。一是粮食。只许在国内交易,国与国之间,只许进口不许出口。二是兵器。范蠡引进楚国冶炼、铸造兵器人才和先进技术,制造了被后人称作“天下第一剑”、“青铜剑之王”——“勾践剑”为代表的大批锋利兵器。“管制出口”是商业管理中一项保证国家安全和技术优势的重要举措。“范蠡政府”早在2000多年就制定并实行了,决策水平之高超,令人叹服!

  第六,在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上有为

  当时的越国,地处东南偏僻地带,独立建国时间短,人才比较匮乏,生产力底下,经济基础薄弱,与大国楚国、强国吴国相比,相当落后。

  范蠡担任国相上将军之后,有了话语权、决策权和执行权,便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战略形势和外交斗争决定了只能对楚国开放。在引进楚国军事人才、冶炼人才、铸剑人才、建筑人才的同时,“范蠡政府”着眼经济发展,引进了楚国农耕先进工具和技术。

  当时的越国农民种地,就是随便把种子撒到从来没有翻过土的地里,用棍子捣到土层下,任其生长。出不出苗,出多少苗,长得怎样,全不管的,直到结籽收获。期间没有补苗或剔苗、薅草、施肥的概念。农作物的产量很低。

  范蠡认为粮食是国富民强的基础,通过边境贸易和吸收楚国宛邑移民等手段,引进铁制农具和耕地、播种、间苗、中耕、锄草、施肥等技术,提高了粮食产量。

“范蠡政府”还引进了楚国酿酒技术。越国战败与吴国签订的合约中,有向吴国进献礼品条款。礼品中有米酒这一项。当年,越国酿酒技术不行,酒的色彩、味道、口感都很一般。不受吴王夫差和王公贵族待见。

  范蠡明白要想得到吴王的欢心,放松对越国扩军备战的警惕,贡献好酒是重要武器。于是就聘用了家乡有名的酿酒师,带上酵母,到新都会稽(今绍兴)来指导酿酒。从而使会稽山酒色如琥珀,透明澄澈,赏心悦目,芳香诱人,越陈越香,堪称上品。贡献吴国,受到欢迎,不仅实现了麻痹吴国大王及群臣的政治目的。也给会稽带来了精神和物质多重效益。

  范子有幸和老子、孔子、孙子生活在同一历史时代,接受、继承、光大了这“三子”的光辉思想,成为道、儒、法、兵诸家智慧的集大成者和成功实践者,和知名度很高的“三子”一样,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伟大历史人物。其言论散见于《国语·越语下》及《史记·货殖列传》等。

  范蠡在经济领域的建树——所发现和实施的“市场调节”“官府调控”,可以概括为“调控经济学”。这不要说在两千多年前,就是今天看起来也是了不起的,属于世界经济史上领先地位的。范蠡有思想,有理论,有政策,有实践,有成效,作为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第一个经济学家,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林毅夫先生提出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可以看作是范蠡“调控经济学”伟大思想和实践经验的继承和发展。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版权所有: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   Copyright © 2016-202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20001157号   技术支持:天润科技  

地址:南阳市宛城区新华街道民主街东段范蠡文化研究院秘书处   电话:18637763905 邮箱:fanliyanjiuyuan@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