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祖亮 丁宏健《范蠡故里考》连载——“楚宛三户”之说考证(三)“淅川三户说”与“内乡三户说”的来历
 

《范蠡故里考》——“楚宛三户”之说考证(三五“淅川三户说”与“内乡三户说”的来历

那么,为什么又有范蠡内乡三户人的说法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现在来谈谈河南省淅川县和内乡县的历史地理沿革。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一河南六记载:

淅川县,州西南百二十里。南至湖广均州一百六十里,北至内乡县百五十里。汉淅县地,后魏置东析阳县,西魏改曰淅川县,后周并入内乡。唐初又置浙川县,并置淅州于此。贞观初州废,县亦寻省。成化七年析邓州内乡地置今县。编户十八里。

同书又载:

内乡县,州西北百二十里。东南至镇平县八十里北至河南府庐氏县四百八十里。春秋时楚之析邑,秦置中阳县,属南阳郡。汉为析县,属弘农郡。后汉复属南阳郡,晋属顺阳郡。刘宋时县省。后魏复置析阳县,兼置析州及析阳郡。西魏又改曰中阳县,后周郡废。隋详中,改曰内乡县,属析州。唐武德二年改置析州于此贞观中州废,县属邓州。今编户二十二里。

关于淅川县的历史地理沿革,建国后修的《淅川县志》中也有很详细的资料:

今河南省淅川县,春秋前、中期分属楚国及其附庸国。春秋末至战国中期属楚国,战国后期,西北部为秦国商於地,余为楚国丹、析地。公元前 312 年的秦楚丹阳之战后,全部归秦。秦昭襄王三年(公元前304),秦楚黄棘之会后,归楚,九年(公元前298),复属秦。秦:今淅川境内有丹水县、析县,属南阳郡。

西汉时,分属三县:北、中部属析县,西南部为丹水县,属弘农郡;东南部为顺阳县,属南阳郡。哀帝时(公元前6),顺阳改为博山,为侯国,仍属南阳郡。

东汉,有丹水县及顺阳侯国,顺阳侯国即西汉的博山侯国,与丹水县同属右荆州刺史部的南阳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升南乡为郡,下辖丹水县、南乡县和顺阳侯国。

三国时为魏地,有丹水、南乡、顺阳三县,属南乡郡。

晋,南乡郡改为顺阳郡,今淅川境内有顺阳、丹水、南乡三县,归属顺阳郡。

南北朝,北魏由荆州分置析州析阳郡,下辖东、西二淅阳县,南部的顺阳郡治南乡,并领丹水、顺阳等县。西魏改东西淅()阳县为中乡和淅川二县(淅川之名始见于此),并移淅川治南乡县,辖南乡、顺阳、丹川、秀山等郡10余县及侨县。

北周,淅川并入中乡,属淅阳郡。其他郡县合并撤销后,设南乡郡与顺阳郡,辖丹水、清乡、南乡三县,均属荆州。

隋,改南乡郡为县,并改清乡为顺阳。大业十三年元617 )撤丹水县。

唐,置淅州(治马蹬),并置淅川、丹水、顺阳三县属山南东道邓州。旋俱废,并人内乡。

五代,梁复置淅川县,属邓州。

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增设顺阳县。

金初,淅川县废,并入内乡。正大年间(公元1224-公元1231 )复置,属邓州。

元,淅川、顺阳并入内乡,属河南省南阳府邓州。

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淅川自内乡分出置县属南阳府邓州,治马蹬。清初属南阳府。

关于内乡县的建置沿革,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关于河南南阳府也有记载:

内乡县……春秋楚析邑。汉置析县,属弘农郡。后汉改属南阳郡。晋属顺阳郡。刘宋省。魏置西析阳县,为析阳郡治。西魏改内乡,后周改中乡。隋避讳复日内乡,大业初,属析阳郡。唐武德二年,改置析州于此。贞观八年,州废,县属邓州。五代及宋金元明因之,本朝属南阳府。

由上面的资料可知:西魏时始有淅川县之称,北周时淅川并入中乡,属淅阳郡,隋改中乡为内乡县。唐又置淅川县,属山南东道邓州,后又废,并入内乡。五代,梁复置淅川县,属邓州。金初,淅川县废,并入内乡。后复置,属邓州。元,淅川并入内乡,属南阳府邓州。明成化七年,淅川自内乡分出置县,属南阳府邓州。历史上,淅川县曾几次并人内乡县,后又复置。所以,故址在今淅川县境内的三户,历史上有时属于淅川县,有时属内乡县。其实,指的是同一个三户,都是指丹水附近的三户。这也是范蠡故里有淅川三户内乡三户两种说法的原因所在。

史籍中对于三户城的记载,有时划归淅川县,有时划归内乡县。明成化年间的《河南总志》卷六有关南阳府古迹的记载中,三户城归属内乡县:

三户城,在内乡县西南,春秋时晋执戎蛮子畀楚师于三户即此。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一关于南阳府邓州的记载中,三户城也是被列入内乡县:

三户城,在县西南。《春秋》哀四年:“晋执戎蛮子赤与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三户。杜预曰:“丹水县北有三户亭。后汉桓帝时,河间孝王子博封三户亭侯,延熹四年博改封任城王,盖即故城置亭云。

清雍正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四百五十七卷南阳府的记载中,三户城则列入淅川县:

淅川县:三户城,在县南汙村堡周围一里。春秋时晋执戎蛮子畀楚师于三户即此。晋杜预注云今丹水县北三户亭。

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南阳府二的记载中三户亭也是归属淅川县:

三户城,在淅川县西南。左传,哀公四年,晋人执戎蛮子以畀楚师于三户,注,今丹水县北有三户亭。后汉桓帝时,封河间孝王子博为三户亭侯,即此。

自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淅川县又从内乡县分出后,没有再撤销或合并入他县,所以,清以来的史书及地方志的记载中,三户城都是归属淅川县。三户城故址在今天的淅川县寺湾乡,《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中有记载:“寺湾:在淅川县城关镇西 32.5 公里,淇河、丹江交汇处,属寺湾乡。村西坡上有绝云寺,坡下为河湾,故名……附近有三户城,前营新石器、西营商周文化遗址及西营汉墓。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版权所有: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   Copyright © 2016-202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20001157号   技术支持:天润科技  

地址:南阳市宛城区新华街道民主街东段范蠡文化研究院秘书处   电话:18637763905 邮箱:fanliyanjiuyuan@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