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著名的十四个称呼-11建筑家
 

范蠡著名的十四个称呼-11建筑家

夏廷献

建筑家通常指筹划建设建筑物的总体设计师。历史记载,范蠡亲自在会稽山下平原水网地区勘察设计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修建了越国新都会稽城,是那个时代浙江地区的重要景观,也是今日绍兴市的雏形。

资料介绍,大小两座城池依地沿水按照天文星宿秩序“回”形套建。小城城墙二里二百二十三步,陆门四个,水门一个。城中宫台周围六百二十步,宫柱耸立,檐高一丈六尺,房间各异,一百扇窗户,个个不同,名曰:“勾践小城”,是给大王、王后准备的寝所和理政的地方。小城外又建大城,城墙长二十里七十二步,陆门三个,水门三个,城内为朝臣、王公贵族及随迁平民修了院落,留出了街道,建了市场。大城名“蠡城”,意在臣围君主,保卫君主。大城小城适当地方,建了兵营,器室,用作保卫都城之需。为不使吴国怀疑,大城西北角不筑城墙,以示臣服于吴,不塞去吴贡献之道,不堵吴使出入之路。大城西边卧龙山上,建了一座很高的飞翼楼,可以望到很远的道路和河流,意在看到吴军来犯时,早作准备。都城竣工时,又把剩余石料运到城北浙水边,依山傍水建起了一道可屯兵的防线,名曰:“固陵”。有建筑学专家评价,范蠡的“一圆三方”——回形套建都城思想和实践是中国都城建筑史上的杰出范例,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史料记载,公元前477年范蠡带领越军把夫差围困在吴国都城姑苏后,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战术,意在让吴军缺粮自溃。为了安置自己部队,他在姑苏城西边构筑了一个巨大的兵营“越城”。公元前473年左右,勾践灭吴后,看中了现在南京中华门的长干里一带,令范蠡监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当时“越城”很小,城周只有2华里又80步,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称作“越台”。之后历代在“越台”基础上扩建,使南京逐步成为长江边上的大城市。但不管多么大,是范蠡首先埋下的“奠基石”。

范蠡建造了越国首都,在姑苏城外构筑了“越城”,为南京埋下了“奠基石”,说他是建筑家,名副其实。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版权所有: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   Copyright © 2016-202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20001157号   技术支持:天润科技  

地址:南阳市宛城区新华街道民主街东段范蠡文化研究院秘书处   电话:18637763905 邮箱:fanliyanjiuyuan@163.com  

网站管理